close

  “團體奉獻不是一個人一味地超負荷付出,在愛別人的同時也要學會愛自己。”在潮安縣鐵鋪鎮西隴村,離別前最後的總結分享會上,很多大學生在談到過去幾天的體驗時都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這是汕頭大學至誠書院今年鄉村“服務學習”公益課程上的一幕,一周時間里,39名汕大同學和9名香港學生為西隴村的村民帶去了服務。鄉村義教項目、社會弱勢群體腦癱兒童關懷項目、素質拓展義工訓練營及關愛中學生項目……一個個公益項目,其實是汕大至誠書院開設的一門門公益必修課,讓大學生們在服務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自2008年成立至今,汕頭大學至誠書院致力實現社會公益服務與大學教育的融合,成為中國內地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將公益課程作為全體學生必修課的高等院校。
  作為汕頭大學第一個住宿學院,至誠書院在2008年成立後便開始以“公益教育與服務學習”理念為指導,自主開展了“公益課程”,引導廣大學生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實際,把深入社會實踐作為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必由之路,把奉獻社會作為不懈追求的優良品德。
  汕頭大學至誠學院的公益課程借鑒了歐美及港台的“服務學習”模式,基於學生的知識和技能,引導他們通過“準備—服務—反思—分享”等環節,在服務中學習,使服務者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同時滿足被服務者的需求,達成互惠的結果。
  據瞭解,目前,汕大至誠書院平均每年開設4—5門服務學習與公益課程,每門課程1個學分,學習時間為48個學時。包括素質拓展訓練營義工項目、關愛中學生項目、社會弱勢群體腦癱兒童關懷項目、鄉村義教項目,甚至由國家民政部門等單位主辦的中國農村“兩委”女幹部暨民政基層幹部培訓“啟璞計劃”的志願者服務項目,也成為至誠書院學子的“必修課”。和高校常規開展的志願服務活動相比,公益課程增加了實地調查、培訓、心得分享、評估等環節,讓學生在服務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
  除了必修課,汕大至誠書院也開設了非學分特色拓展課程,包括團隊、交叉學科、體能、心理和職業生涯等五類拓展項目。截至2014年8月底,6年來共舉辦以上五類拓展項目共112期,全校參與學生超過6200人次,通過這些拓展項目的有效開展,使學生具備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寬廣的國際視野、健康的人格精神、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優秀的專業能力、終生的學習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由於效果顯著,至誠書院的“種子”,在汕大播種開花。從2012年9月開始,汕頭大學已經將公益課程升級為全體本科生的通識教育必修課。
  南方日報記者 雷雨
  實習生 施奉延 通訊員 餘珊燕  (原標題:公益課程成全體學生必修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k14dkxbr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